劳动节书单|当"隐身者"拿起纸笔:活出不被定义的人生
在绿意盎然、青翠欲滴的五月初夏,一株稚气却勇敢的小树苗跃跃欲试,生机勃发,终于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从深藏不露,到破土而出,其间它究竟抵御了多少狂风骤雨,历经了多少黑暗中的等待?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想把这一缕拂晓日出的初夏温柔,献给所有的劳动者,尤其是快递员、出租车司机、菜场小贩、保洁员、家政工、外卖员、门卫……
正是他们,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支撑起整个社会正常运作的需求。尽管如此不可或缺,每天都会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但他们像是某种重要却失语的老物件,常常被理所当然地不被注意,“隐身”于大众视野里。
然而,从习惯“隐身”,最多只在一年一度的相关节日里有所提及,到再也无法被忽略,被遮蔽,如今与这些劳动者相关的素人写作就像漫天星辰,如火如荼,照亮每一个角落。当“隐身”的劳动者拿起纸笔表达自我、书写主体,以“我手写我心”时,这种初生牛犊的粗粝和勇猛,仿佛手握利刃,直接划破塞满全副家当的红白蓝胶袋,让承载生活真相的铜豌豆哗啦啦地遍地滚落。
正如《我在上海开出租》的黑桃、《微尘》的陈年喜、《我在北京送快递》的胡安焉、《在菜场在人间》的陈慧,《走过一座海》的王柳云、《久别重逢》的范雨素、《劳动者的星辰》的皮村工友等曾经“隐身”的劳动者、写作者,他们拿起原本就应该属于自己的话筒,大声喊出心底想说的话,在打破世俗社会曾经赋予他们所谓没有文化、缺乏思考的刻板印象之余,更努力活出了不被定义的自我和人生。
同样,一直致力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认识、理解这些“隐身”的劳动者的研究也不应该被忽略。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但坚定地站在“隐身”的劳动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站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而且还尝试理清千头万绪的难题线团,努力为之寻找解决的答案与出路。
《我的母亲做保洁》《“打工人”纪事》《朝不保夕的人》《薪酬之上:多元经济中的劳动形态》《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寻找门卫:一个隐蔽的社交世界》《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乃至西蒙娜·薇依亲身体验并创作的《工厂日记》等研究,深刻挖掘与呈现“隐身”的劳动者真实且不为人知的一面,帮助大众看见他们真实的面孔,听懂他们努力的呐喊。
拿起纸笔,让自我表达的欲望溢出吧。搬砖节,啊不,劳动节即将来临,愿各位最可爱的打工人,都能和曾经“隐身”的劳动者一样,在这些与我们每一个平凡但不普通的小人物血肉相连的文字里得到力量,在阅读和写作中获取不被定义的勇气与自由。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万有引力图书”,感谢公众号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甘甜
推荐阅读
茱莉娅·克里斯蒂娃|《黑太阳:抑郁与忧郁》:抑郁者的另一个世界
孙静丨嬉游志:透过电子游戏看世界
广州方所活动预告丨侯健·滕威: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们八月见》新书分享会
有件大事,微信算法改版了!
亲们要是不给海螺加星标,
可能就听不到海螺的呼唤了。
所以,拜托一定要给“海螺Caracoles”
加星标,加星标,加星标!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感谢大家支持!